每次节假日期间出行塞车时,都像参加一场巡游车展,公路上各种类型、各大品牌的车一辆接一辆,让人眼花缭乱。毋庸置疑,我国的汽车保有量已经达到了一个恐怖的程度,再偏远、再贫困的地区也不乏汽车的身影,但有些车型在国内其实仍然非常少见,今天咱们不聊大众车型,说说那些非常罕见的车型。
肌肉车上世纪六十年代,美国流行起了一种名为“Drag Racing”的直线加速赛,实际上,在国外这种直线加速赛现在也并不少见,相信不少人还看过类似的视频:两台车并排停着,然后同时起步比拼加速能力。为了追求加速能力,它们的排量一般都非常大、马力在那个年代也算夸张,同时为了追求观赏性,它们的外形一般都非常狂野,很具视觉冲击力,深刻反映了当时的美国汽车文化。
可惜好景不长,上世纪七十年代美国出现了严重石油危机,大排量高油耗的车型美国人玩不起了,这种直线加速赛的热度自然也急剧下降,并且再未回到当年的巅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肌肉车”这一称呼开始出现,它泛指那些活跃于六十年代、外形富有肌肉感,且搭载大排量V8发动机、具有强劲马力的美式跑车。
“肌肉车”其实和“超级跑车”一样,并没有明确的界定,比如有人说奥迪R8、保时捷911算超级跑车,也有人说它们不算,而且各有各的道理,不过肌肉车有几点特性是公认的:外形粗犷、搭载大排量V8发动机、马力巨大、后驱跑车或皮卡等,其实有几款肌肉车大家并不陌生,比如福特野马、雪佛兰科迈罗,但国内的野马中四缸的占多数,中规科迈罗更是只有四缸的版本,它们显然不属于肌肉车的范畴。
猎装车“猎装车”这个词对于大家而言可能比“肌肉车”还陌生,和肌肉车是美国特色一样,猎装车仅在欧洲比较活跃。猎装车由“shooting brake”译来,“shooting”即狩猎,“brake”是指带刹车装置的马车车厢,合起来就是打猎用的马车。
当时拥有这种打猎用马车的,都是有钱有实力的富人,他们打猎是休闲,而穷人打猎往往是生活所迫,所以猎装车在马车时代便是财富的象征。而汽车诞生后,猎装车也是昂贵的象征,因为它都是个性化定制,产量小、成本高,早期这种车型以英国品牌居多,比如劳斯莱斯。直到上世纪50年代,猎装车才逐渐成为一种时髦的车型,包括雪佛兰、菲亚特在内的欧美品牌才开始较大规模涉及这种车型的制造,它们往往是双门旅行车的样式。
现在的“猎装车”主要是指双门旅行车以及四门加长掀背车,它们一般后备厢足够大,符合放置大量猎具、猎物的标准,同时车顶没有行李架,和旅行车以及MPV有明显区别。当然,最重要的前提是出身豪华品牌,至少是奔驰宝马这一级别。
K-car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同地区的地理特征使得当地人们的生活各方面都有所区别,所以才会有“入乡随俗”这一说法。就汽车方面,美国人普遍喜欢大排量车、皮卡,因为油价便宜、城市之外的住房不密集;中国喜欢油耗低、空间大的车,因为国内油价不便宜、家庭平均人口多。
K-car可以说是日本最为火爆的车型,话说日本经济水平很高,日本人应该是不怎么差钱的,为什么都买这种一看就很便宜的小车呢?其实和日本的地理特征有关,日本的面积比我国云南省还略小,但人口约有1.26亿,可谓“地窄人密”,而K-car尺寸很小,出行、停放都占用的空间都会更小。
K-car到底有多小呢?其实很早之前就有明确规定,同时,它的排量也有限制,具体可以参照上表,同时,它的座位不超过4个、载重量不超过350kg。当然,K-car可以说“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它的空间利用率以及配置都是挺高的。当然,K-car受欢迎更重要的是政策优势,相比普通家用车,K-car的税率更低,并且在一些普通车型需要“停车位证明”的城市,无需该证明就可以购买(比如东京、横滨等大城市),这有点像我国的限牌政策以及购置税减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