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就是315了,最近车圈也大有山雨欲来之势头,让有意向买车的车主不由得捂紧了钱包。吵得最热的,就是某驰的“铝换钢”事件。
很多人还不明白发生了什么事情,那么简单说一下:最近,著名品牌某驰在中国市场的车型,旗下几款热销车型,E\C\GLC被人发现与海外版的有重大区别:四个车门、翼子板以及车头盖部分,本应是铝合金,在国内换成了钢。
事情在网上发酵后,很多车友都掏出了磁铁,我的是国产的,吸一吸;你的车进口的?也借我吸一吸。
结果是磁铁无情地吸在国产的板子上,在国外的板子上却当啷落地,国内铝换钢实锤证实。某驰官方给出的解释是“降低消费者的维修成本”。
但不出所料,很多该品牌的用户还是表示了震怒,毕竟之前“断轴门”和“引擎盖维权”已经让消费者在心里打上了大大的问号。
在2019年,某驰因为热销C\E级车频繁出现减震器断裂的毛病,而进行了大规模的召回;国内因为前轴减震缺陷而召回的E约30万辆,C约27万辆;今年年初还扩大召回(数据来自市场监管总局)。
召回公告上写的是:车辆前减振器受到较大外力冲击时,可能会造成减振器损坏和减振器叉头变形弯曲,甚至导致车辆下控制臂衬套脱出,极端情况下可能导致减振器叉头断裂,存在安全隐患。
而今爆出来的“铝换钢”,还有很多车媒说整车比海外版的重了200kg。很多人自然而然地将其与断轴联系到了一起:筷子腿撑大胖子,哪有不断的道理?网上“简配”“国内特供”之说更是不绝于耳。
但质监没发话,咱也不好猜,就澄清几个公开的知识,至于怎么看,消费者需要自己判断。
01
“铝换钢”为什么惹众怒?
也有的人觉得“铝换钢”车子不是更坚固了吗。这里需要说一下,这个铝不是我们喝完能捏扁的那种可乐罐子,而是指铝合金。铝合金不是你印象中软趴趴的样子,它的强度直追钢材,而远比钢材轻得多。
基本上现在车用材料需要满足两个特性:
一是保证车身的必要刚性,不至于转个急弯发动机就甩出来;
二是要足够轻,降低油耗和提升操控,以及减小紧急刹车时候的惯性。
至于过分坚固,没有必要,我们是开车,不是开坦克;太坚固的车身,碰撞时无法吸能,乘员受到的瞬时伤害,远比"吸能"设计大。鸡蛋盒子能保护鸡蛋,不是因为够硬,而是因为够软,吸收冲击效果更好。
不过有一个地方是万万不能软的,就是乘员舱,比如A柱就只能用钢材,保护乘员。
铝合金软硬适中,又足够轻,所以很多中高端车子用的都是铝合金。但缺点是成本比较高,综上,用钢代替铝合金,是节省了成本,又不满足安全设计。
02
钢更利于维修保养是真的吗?
虽然听起来扯淡,但这是真的。
铝合金的修补、替换成本很高,主要体现在以下3点:
1、工艺水平要求很高。业内甚至有“铝车身无法钣金”的说法。
2、修复对硬件设备要求很高。铝合金对设备、耗材的要求是很多修理厂满足不了的。比如钢的拿锤子敲敲,淬火就能修好,铝合金可能要锻压;焊接铝合金,需要比普通焊接更高电压、更高电流。
3、很可能你算下来,维修成本还不如换备件,考虑到良品率还是得进口备件,那就等吧。
以铝车身为卖点的车,就算买时候捡着便宜了,用起来还真不见得便宜,国内这道路环境,谁开车还能保证没个磕碰剐蹭,如果都去换备件,根本撑不住。
总之,铝车身是很难达到亲民化的一种设计。在售后不成熟的条件下,贸然上铝车身很容易给车企“引火烧身”。
03
板子换成钢之后真重了200kg?
其实这个网传数据一直没有特别严谨的对照,也就是出处不明;也不知道是否是同款车型的不同地区版本,也不知道是不是相同选配。
比如比较同档次的车,海外可能是标轴版,国内可能是长轴版(就是后面带字母L的),长轴版是肯定要重一些;以四驱和后二驱为例,仅仅传动装置拉长多出来的钢材,也是实打实的死重,所以别忘了国内还有把车加长的习惯。
此外,大轮毂、宽轮胎等选配也会给车增加额外重量。至于200kg这个数字,全部算到板子上,这显然是有失偏颇。
04
前避震断裂,和铝换钢到底有没有关系?
其实某驰铝换钢的事情,一直关注这个品牌的人就知道,从16年起铝换钢问题就引起过广泛的讨论,后来不了了之,这次也不过就是那时的旧事重提而已。那个时候市面上盛传的数据是300kg,比现在说的200kg还夸张。
后来断轴门事件反响强烈,质检总局介入,某驰才开始对C\E采取了召回,对前避震打“加强组件”;而后扩大召回,很可能是因为给薄弱的避震打“补丁”这种做法治标不治本。
国内加长轴+换钢,如果避震还是按海外标轴+铝车身的标准,很难想象给避震加个“加强组件”会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为什么“特供车”给人印象不好?就是因为打造特供车的难度不亚于重新设计一台车;如果粗暴照搬这个车系的通用配件,而没有对应推出新的安全标准,最后就只能面多加水、水多加面的修,麻烦不说,甚至会出安全问题;而既满足地区市场特定需求、又质量过关的特供车,实在是少之又少。
“铝换钢”在前避震事件里扮演的角色,是既是参与者,又是导火线。前避震问题是一系列问题的集中爆发而已,而我们的消费者很容易从单一的原因去解释整件事,很显然是片面的。
315将至,很多车辆都爆出来负面新闻,比如某马除了铝换钢还有隔音棉消失的问题,某田多款热销车型又爆出机油乳化现象,实在不敢说哪一家就完完全全能够独善其身。
购车用车,甚至包括之后的售后维权,都是大有学问的事;个人的售后维权行为关系到整个国家的汽车行业氛围。类似于“车断轴是因为铝换钢”这种论调,就足以说明很多人对车子缺乏必要的精打细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