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上慢点儿开~”相信很多开车出行的朋友,临行前家人往往都会嘱托这么一句,因为在我们心中,一直认为“十次事故九次快”,家人之所以这么说也是希望我们能安全的出行。
其实真正担心你安全的不仅有你的家人,还有汽车工程师们,除了设计更好看的外观、更有质感的内饰、更宽敞的空间、更卓越的动力之外,车辆安全也是汽车研发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项目。
说到安全,大家想到的都是车辆是否“禁撞”,气囊够不够多等指标,国内的C-NCAP以及国外的众多安全测试也都是用碰撞成绩来标定一款车的安全性如何。
其实,车辆安全可以分为被动安全与主动安全两大类,通俗一点说,主动安全就是保护你出行不出事,而被动安全则是出事了也不怕事。不过说实话,谁也不想发生事故,不想“破财免灾”,最好能将事故“扼杀在摇篮”中,所以防患于未然便是工程师们近些年所追求的目标。
目前在售车型绝大部分都配备了这套系统,它是通过电子控制单元(ECU)收集车辆上多组传感器上的数据,来监测车辆的行驶状态,然后通过对发动机及制动系统的干预,保证车辆行驶时的纵向与横向稳定性,让车辆可以按照驾驶员的意图行驶,避免发生转向不足或转向过度的情况。
作为汽车与地面唯一接触的介质,汽车轮胎可以说是最直接关乎车辆安全的一个部件,一般的家用车以60km/h左右行驶时,轮胎每秒钟就要转动8周左右。如果因胎压不正常且没能及时发现,高速行驶时发生爆胎情况,后果不堪设想。
目前胎压监测也分为直接式和间接式两种。直接式就是在每一个车轮里安装传感器,利用无线发射器将数据传递到行车电脑的接收器上;间接式的胎压监测则是通过轮速传感器监测不同车轮间的转速差,来判定胎压是否出现异常,因为当某个轮胎的胎压降低时,车轮滚动半径也会变小,进而导致其转速比其他车轮快。
二者最直接的差别就是你能否直接在行车电脑中看到轮胎的胎压值,有数值的便是采用了直接式胎压监测,可以直观看到每个轮胎的胎压,安全性比间接式更高一些,同时因为要多安装压力传感器,所以成本也要比间接式更高一些。
即便现在这么多“照骗”,但“无图无真相”依然被我奉为真理。开车时因为车身造型等原因,会有非常多的视野盲区。驻车雷达一直叫个不停,虽然能通过不同频率的提示音来判断距离,但总不如看到实时画面来的实在。倒车影像只能照顾到盲区最大的车尾,车侧及车头处的盲区就无能为力了。即便你调整好后视镜,在倒车时你也会发现有很多地方你都看不到。
随着影像技术的发展,很多车型上都配备了360°全景影像这一配置,通过安装在车头、车尾、车侧后视镜上的摄像头采集到的图像,再将这四个方向的图像进行拼接,就能在中控大屏上形成一个类似俯视图的影像画面,这便可以大大降低车辆的盲区,即便是一些低矮的障碍物也能被发现,降低了车辆停车时被剐蹭的风险。
并线辅助又叫盲区检测,同样因为车身设计的缘故,在行驶时,反光镜能给我们提供的视觉范围也会出现盲区,而驾驶员的头部又不能总是扭来扭去的观察后方,这样也会影响驾驶安全,所以人们想到通过安装在车尾处的雷达传感器,当车辆行驶时,雷达检测到本车后方出现其他车辆时,系统会自动点亮位于该方向车外后视镜上的提示标志。(也有部分车型的提升标志在车内A柱附近)
在未来,汽车肯定会走向全自动驾驶,而在迈向自动驾驶时最关键的一步,就是其能不能在遇到危险时自动刹车。如车辆遇到突发危险情况时能自身主动产生制动效果让车辆减速(有些具备这种功能的车辆甚至可以将车辆完全刹停),这样即便是你误操作也不会发生危险。
通过微米波测距雷达、视觉传感器、人体识别器以及视频处理器等构成的整套系统,来实时监测前方道路的情况,并将数据信息发送给控制模块(ECU),同时控制模块会分析这些数据,并判断是否需要发出警报提示,以及制动模块的是否需要介入。
除了可以控制车速外,控制车辆行驶方向也是汽车走向自动驾驶时所要面对的一大课题。随着越来越多电气化原件在汽车上的应用,电动助力转向使得控制系统(ECU)可以通过控制转向助力电机来控制车辆转向,自动泊车便是最大应用之一。在日常行驶时,车道偏离警示系统可以通过视觉传感器检测车辆是否在车道内行驶,减少汽车因车道偏离而发生交通事故。
如果驾驶者因疏忽或精神不振,在未打转向灯的情况下驶出车道,系统会发出警示信号、振动方向盘,有些车型甚至会对方向盘进行施力,将车辆拉回车道中。
其实买车时,在有限的预算内,很多人考虑的都是外观、内饰、动力等方面,至于安全方面,更多的还是听“口碑”,很少会有人去注意一款车究竟配备了那些安全配置。
而对于汽车安全工程师们来说,安全却是最不容忽视的课题。除了发生事故时保障车内乘员安全的被动安全配置外,在主动安全配置上也算是操碎了心,不过这一切也都是想让每一位车主都能平安。即便你已经是驰骋多年的老司机,这些能让你免灾又不破财的配置也很值得拥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