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机原理是比较简单,只要有一定知识水平的人都可以看的懂汽车发动机构造和原理,但是为什么目前国内还是无法生产出一流的发动机来呢?在外行人看总觉得生产一台发动机不是什么大难题,生产出一台高质量的发动机应该也是可以做的到的,那么,真相究竟是什么呢?
1、开发设计几乎都是逆项开发和逆项改进比如说,我们买了本田的发动机,进行复制生产,中国的生产成本和日本的采购相比,便宜了将近一倍,除了人力资源,省了一点点钱以外。最多省钱的地方是在原材料上,但是国产化的前提是你必须用国产化的原材料,国产的原材料基本上控制的国营企业当中。用一句伤自尊的话:国产的最优质的钢铁和铝材与日本生产的相比,差的不是几米的距离,这就是同样复制出来的发动机,在赖久性和抗疲劳上,始终达不到同级别的发动机的标准。在做一些烧机实验时,国产发动机的使用寿命能够达到同等级别的发动机70%就很不错了。
2、加工精度的问题
中国不缺好的加工设备和高精度的检测手段,缺的是加工的一个态度。
比如说,在活塞环和缸体的加工,日本企业要求的是缸体的圆柱度能达到5‰个毫米以内,而国内分了三个级别。也就是说,控制精度在15‰个毫米以内都算可以的。当然如果是控制在这个之内,其实对发动机的影响也不大。其他的我都不多说了~
3、发动机涉及很多的机械原理
一款新的发动机的问世,开发设计成本高得吓人,任何一个企业也不愿意承担这样的高成本设计。何况在中国,没有等你把本赚回来,可能别人卖的比你还要火。所以没有一个企业会傻到自己去开发发动机,当然中间值得鼓励的是奇瑞,至少已经开发许多款完全自主产权的发动机。
4、发动机是一个集机电一个综合体
在原材料上和加工上,不能够省钱的话,唯一能够省钱的就是在塑料件和电路上,不管国产车或者合资车。大家是否都有一个感觉?除非你没有正常保养,发动机箱体是很难坏的,坏的经常是一些发动机上的电器元件。
为什么中国的火箭也好,飞机也好,导弹也好,都做得那么精良、领先。因为他们都在同一个体制下行走同样一个质量控制标准,最终的产品肯定是很优秀的。所以,中国想造出好的发动机,技术上其实一点都不难。难的是从原材料到最终的组装成品,一共有上万道工序,有千家协力的厂家配套,把握好每一道关口,才能造出好的产品。中国目前还没有这样一个企业存在,把所有的东西都能够自己做下来。独立行走自己的质量控制标准,这才是一个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