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的时候,陶喆发行了一张叫做《I’m OK》的专辑,里面的一首《小镇姑娘》火了。
小镇姑娘没有留下姓名,不过却给听过的人留下了广泛的认同感。是啊,一个人决定不了自己的出生,但可以决定自己的命运。
(小丹的家乡 潮州小镇)
今天的我们的主角是她——王小丹!她是地地道道的潮州姑娘,从小吃粿条、喝凉茶长大,沿袭着潮汕人的一切传统。就是她身高175cm这事儿,让她在家乡人中总显得很特别。
小丹15岁初中一年级那年,她和小伙伴一起去海边玩,累了便坐在沿海小道的自动贩卖机旁边,她买了一听咖啡,小丹沉默半天,然后很严肃地对身边的小伙伴说了这样的话:
“我们的小镇什么时候才能有自己的咖啡馆啊?哎……我长大一定要离开这里,去大城市生活!这样就可以天天坐在咖啡馆里边看书边喝咖啡了!”
于是,小丹为了圆自己“每天在咖啡馆喝咖啡”的梦,在高三拼命读书,终于,小镇姑娘收到了上榜的通知单——首都师范大学!
大城市的生活快得浮躁,但你会告诉自己,这才是年轻人应该有的生活!于是,你会拼命地去赚钱,以用来供养这种生活。
小丹在大学的最后一年,靠勤工俭学买了一辆二手的汽车。因为这辆车,她感觉自己的速度终于追上了这座城市的脚步。而这辆车,她一开就是五年。
五年过后,左右逢源的小丹在北京有了自己的位置,收入不菲,赚了一些钱。然后,她满怀期待但又有些不安地来到了奔驰的4S店,也没经过考虑,就挑走了一辆GLC 300 4MATIC。
小丹能选奔驰GLC,是因为她感觉这辆车与自己有几分相似——“纯粹”、“感性”。而在外人眼里,“无龄感”和“性感”是这辆车与小丹更相似的地方。
都说“SUV太大,姑娘开很不协调”,何况这代GLC在轴距上又增加了118毫米呢(2873毫米)?它适合身高较高的人驾驭,这也构成了175cm的小丹与这台SUV同画时能产生出与众不同的“范儿”来。
三叉星徽的Logo很难不让人有自豪感,当然,你也可以花同样的钱选择一辆配置更高的合资品牌车型,甚至是配置“更更高”的国产车型,但是那些车/品牌带给你的更多是一种实实在在的生活之感。
可能“品牌效益”的意义就在于此,选择它的人并非是爱慕虚荣,只是给了拥有自己一个改变生活调性的机会。
梅赛德斯善于通过细节来提升自己的格调,小丹虽然不高冷,甚至夹带些大条的性格,但不妨碍她把自己捣饬的得体、有调。就算是衣袖上的一道褶痕,她也会熨平再出门,这和她的GLC有些“相反”,GLC尾部完全是靠几道衣褶般的银色线条来增强视觉感受的。
成功的人深谙内在之道,小丹是儿时小伙伴中唯一一个走出家乡的人,是她比小伙伴聪明吗?当然不是。这个道理与汽车相近,“家族设计”是天赋,天赋大家都差不多,而一款车的内在技术和用料才是决定这款车是叫“GLC”还是“GLA”的原因。
GLC的触摸板可能是小丹除了方向盘以外最常用手接触的位置了,操作简单、触感柔和。在这块小小的区域里,小丹可以操作这辆车大部分的选项,其中当然包括能让柏林之声音响发出声音的无线CarPlay功能了。
一辆好车能做到让它的主人熄火后还不愿离去,因为打开那扇门,生活的戾气便会如魑魅般向你扑来。小丹和许多白领一样,喜欢在车里发呆。她经常打开那面小小的镜子,透过那束浅浅的暖光,期待自己的内心的一部分可以浮现。
你还认得镜中的那个人吗?是不是有点陌生?但你没有冷静的时间和返璞的机会,手机就会催促你继续做那些浮躁的事。
小丹手边总是咖啡不离身,现在很多朋友一直“笑话”她说,她真的只是因为想天天去咖啡馆喝咖啡才来北漂的,但那其实是小丹现如今生活的缩影。
自从来到北京,小丹就很少有自己的时间,她不太喜欢购物或者做美甲,她总是抱怨以前的那辆二手车不够畅快。可如今她拥有了奔驰和它的怀挡,她说她喜欢将怀挡向下,而不是向上。
好了,小丹让它跑起来了!不过Comfort(普通)模式下这款GLC的变速箱的表现总让小丹有些着急。油门到底,变速箱的降挡反应总是慢半拍。所以,她上车第一件事干脆就把车调到Sport模式(运动)。
油门轻快了,变速箱也明显亢奋起来,小丹听不懂“四驱系统会把动力精确分配到每个车轮”之类的话,但是很强烈的推背感和0-100公里/时的加速却是实打实的(官方数据为6.9秒)。
其实,小丹的车技属于“女魔头”级别,车开得慢不说,但总是战战兢兢的,所以她无时无刻不把自己GLC的各种安全系统开着,比如自适应制动、盲点辅助、主动式驻车辅助、360度摄像头等等等等。
—————(这是条华丽的分割线)—————
要说大城市与小镇子之间没有差异,那是不可能的。你生活的世界越大,你的视野就会越高。但只要你不甘做一个被男生拉着手就会脸红的小镇姑娘、只要你勤奋和努力,你就会收到上榜的通知单、就会成为城市里那颗最亮的星。
一辆豪华品牌车的意义:它绝不是财富的象征,更不是虚荣的帮凶。它能给你的只是机会——追上大都市生活速度的机会;让你走得更远的机会;改变你生活调性的机会……
—————(又一条华丽的分割线)—————
我上大学时,班上有很多外地的小伙伴,他们在老家都有对象,但毫无例外地都最终分手了。现如今我已是中年,慢慢才发现原来他们分手的原因其实不是距离变远了,而是环境改变了他们当中的某一个人,于是他们的价值观变远了。
谨以此文,献给那些在外漂泊,但终有遗憾的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