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与宝马签署合作的第二天,更多合作细节得到了证实。比如两者的股份占比、具体合作形式以及合资后的品牌与产品开发计划等等。
围绕这场联姻而来的各种猜测也随之得到了确认:在这一场最受关注的民营和外资合作项目当中,长城与宝马合资建立的光束汽车将会率先推出燃油版和纯电动版MINI,同时推出一个全新的新能源汽车品牌。
作为整个合作里最板上钉钉的MINI国产化,能为消费者带来什么?
国产一款怎样的MINI
此前外界曾经猜测,长城在生产MINI这件事上更像是一个代工的关系,宝马掌握MINI旗下所有车型的技术与标准,而长城更多的是发挥生产与配套上的优势。另外,不同于此前推测的仅合作生产纯电动MINI,这次披露的合作细节里肯定了燃油版MINI在国内生产的计划。
早在去年的法兰克福车展上MINI已经亮相了全新的纯电动车型并预计在2019年推出,作为MINI全面电动化的第一款车型,MINI E将会采用和宝马i3相同的动力系统,19千瓦时的电池组可以让电动机实现最大功率125千瓦、最大扭矩250牛米,续航里程245公里。
不过,就目前来看,明年推出的MINI纯电动量产版本将不会来自于宝马与长城的合资厂里,长城于宝马的签约媒体座谈会中提到,光束汽车的新能源平台率先推出的是新品牌下的第一款紧凑级纯电动SUV,随后才是MINI品牌下其他纯电动车型的陆续推出。
而宝马与长城合资生产的MINI燃油版车型也并非只是现有车型的代工。由于协议中提到了两者在传统燃油车上的研发与生产合作,因此不排除后续我们能够看到MINI旗下推出的全新车型,来自宝马与长城的构思。如果在这种合作背景之下推出MINI新品,也许能更贴合中国消费者的喜好。
重心转移中国,MINI全球扩张
在这场合作中,宝马肯定了合资生产对MINI全球化战略的积极意义,下一步MINI将会扩展其再全球市场的车型投放,尤其是纯电动车型的扩张。那么对于两者而言,选择由长城“代工”MINI又有何深意?
虽然MINI被宝马收购后已经陆续采用最新的UKL平台,但大部分的车型生产仍然落在英国牛津工厂,除了英国脱欧等可能存在的政策因素将带来生产成本与关税提高,对于宝马而言,MINI如果与宝马车型进行过多的共线生产,实际上是无法做到尽可能的控制利润,即便MINI是一个定位高端的小众品牌,但是在全球市场的定价并没有太大的上升空间,因此寻求一个能在生产环节上有利的合作伙伴对宝马来说十分重要。
而这种需求在MINI纯电动版的生产上显得尤为迫切,正如前文所言,MINI将会采用与宝马i3完全一致的动力系统,然而目前英国生产基地并没有拓展纯电动生产线,2019年上市的MINI E将会暂时在德国丁格芬工厂与宝马i3共线生产,这将直接影响MINI的成本于定价。在中国寻求一个合作伙伴,便成为了MINI实现全面电气化的推动力。
作为MINI甚至宝马在全球深化新能源布局的一款重要车型,中国市场的加入十分关键。就目前MINI以进口形式在中国销售的情况,MINI放在宝马与长城的合资工厂里生产,实际上对其在中国的发展是十分积极。首先,MINI燃油版的价格可能进一步拉低;其次纯电动版的生产与销售也可以为两家企业在双积分的赚取上得到一定帮助。
而且,一个重要的背景是宝马在中国的新能源技术布局均在华晨宝马,目前宝马X1和5系的插电混动版本都来源于此,宁德时代是其唯一供应商。在宝马i3尚没有国产消息之前,MINI急需为自己寻求一处合适的生产地。
正如长城与宝马在合资协议上透露的,长城将获得MINI在制造和研发上的技术帮助,后续在新品牌车型的推出之时,拥有MINI的质量标准作为背书,有利于走向高端化;而宝马也对这一次MINI在中国生产的优势表示了肯定。显然,MINI的生产重心从欧洲转移到中国,不仅是看中了这个全球最重要的汽车销售市场,更是可以通过长城的生产配套经验优化MINI的利润空间,有利于这个品牌的全球化布局。
不仅仅带来更便宜的MINI
宝马与长城的结合,其中一个最大的原因是两者对于新能源积分的迫切需求。由于长城品牌对于SUV车型的过分依赖,导致其去年的企业油耗积分垫底,虽然长城即将陆续推出更多的新能源车型,但从技术红利和车型布局的层面来看,两者结合可以尽可能解决双方在双积分政策下的困境。
不过,对于消费者而言,这场合作的意义则完全不同。且不管宝马与长城合作推出的新品牌会在未来的中型车市场推出更多纯电动产品,单看最早敲定的MINI国产化就已经足够有吸引力。
目前MINI进口中国市场的车型一共7款,价格在20-40万之间,作为一款小众定位的小型车,这个价格难免让许多年轻人望而却步,这个品牌的月销量仅在2000辆左右。所以,MINI燃油版国产化的第一个利好就是价格进一步拉低,吸引更多喜欢MINI这个高端小众品牌的消费者。毕竟,MINI在过去是一个销量可观的大众品牌。
对于长城和宝马来说,合资生产的重点更多的是MINI纯电动版。虽然从MINI目前的销量来看,未来纯电动版的推出未必能很好地撬动市场,甚至也不能为两者贡献太多的双积分,但全新生产线的投入,更重要的目的是两者要基于此建立一个全新品牌,因此这条生产线上率先推出的不是MINI纯电动版,而是一款续航500公里的紧凑型SUV,后续在此诞生的更多车型,想必也不是来自MINI。
那么,国产化的MINI纯电动版除了在高端电动车市场多了一个选择以外,更重要的作用是什么?也许大部分消费者都忽略了高端品牌在中国的移动出行布局,目前宝马在全球市场布局的ReachNow共享出行项目主要提供宝马i3作为租赁车辆,不过未来在中国这个项目的普及将会主要依靠MINI,以解决宝马i3成本过高的问题。这种模式上类似于戴姆勒Car2go在中国市场主推的Smart车型。
外资与民营企业在新能源领域的合作,宝马与长城不是第一次,戴姆勒和比亚迪作为前辈,推出的腾势在8年来不温不火,也许问题在于两者之间的合作不够深入不够积极。于是,当我们用这样标准评价宝马和长城的合作,无论是传统燃油车还是新能源领域,这都是一场值得消费者期待的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