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先强调一点,并不是油漆越厚越好,钣金涂装工艺之高低,并不仅仅是一个漆膜厚度就能反映的。而且,就如同汽车内饰,除了“做工”区别之外,钣金油漆还有“材质”的高低之分。对于一些“变色漆”而言,其漆膜的价值不是一个“厚薄”就可以衡量的。所以,本文只是单纯谈漆膜厚度,不谈好坏。
主流的车漆分为电泳层、中涂层、色漆层和清漆层总共4层,更先进一些的车漆工艺还将清漆层分为有色清漆和清漆两层,或者是取消了中涂层,在或者是在中涂层和色漆层之间再加一层清漆层……这类高档车漆在此就不细说了,这里主要参考的是主流的车漆涂装工艺。一般来说,电泳层厚度为20微米,中涂层厚度为30微米,色漆层厚度20微米,清漆层厚度30微米,换句话说,车漆厚度在100微米以上的基本都可以被视为合格。
2018北京车展,我花了两天的时间,在2018北京车展上总共测试了300多款展车的钣金油漆厚度。一切以数据说话。当然了,这也是有代价的——手机显示,两天时间我总共走了6万多步,徒步行程累计超过40公里。所以有些图拍得不好看,切勿怪罪,毕竟本文不是汽车摄影展。
如果一下子把300多款展车的油漆厚度全部列出来,本文会有多长?我自己也不敢想象。所以,我将所测量的展车按照大小级别分成若干组,测量结果会陆续放出。之前AutoLab已经发布了小型轿车、自主紧凑轿车、合资紧凑轿车、小型SUV、豪华/进口轿车、中大型及以上SUV、MPV、非豪华品牌中级及以上轿车,总共8组车漆厚度测试报告,今天发布的是北京车展上24款豪华/进口紧凑和中级SUV的车漆厚度测试报告。
在24款车当中,Acura RDX以及路虎揽胜星脉的漆膜厚度超过了300微米(um)——这种厚度的漆膜出自涂装流水线的可能性极小。所以,我们将这两款车定义为“疑似定制展车”不计入排名。
由于本次测量的仪器其工作原理有点类似于“核磁共振”,因此只能测量金属钣金(含铝合金钣金)的漆膜厚度,对于塑料、玻璃纤维以及碳纤维钣金无能为力,所以一些高端车的钣金漆膜厚度无法测量。否则,以北京车展的规模,展车远不止300多款。另,我们选取的漆膜测试部位位于车前“引擎盖”部位,相对而言,为了抵挡迎风面的砂石磨损,这个部位的漆膜可以说是全车最厚的。
最后,必须强调的是,本次测试受环境、设备以及诸多客观条件所限,测试结果仅作参考。
废话不说,上干货!如果有嫌图片太多的,请直接翻到文末,有对比图表。
1、保时捷Macan
2、捷豹E-PACE
3、奔驰GLC 63S AMG
4、凯迪拉克XT5
5、捷豹F-PACE
6、Jeep牧马人
7、路虎发现神行
8、斯巴鲁XV
9、雷克萨斯NX300h
10、Acura CDX
11、MINI Countryman
12、林肯MKC
13、大众Tiguan
14、奥迪Q5L
15、沃尔沃XC60
16、斯巴鲁傲虎
17、宝马X2
18、宝马X3
19、宝马X4
20、宝马X1
21、英菲尼迪QX50
22、阿尔法·罗密欧Stelvio
总结:
如果以“100微米为合格”的标准来看,英菲尼迪QX50和阿尔法·罗密欧Stelvio明显被归为“不合格”一列。当然了,单凭一款车的表现来看车漆好不好,有些过于武断了。看了一下2018北京车展上5款英菲尼迪展车,其漆面厚度分别是127微米(Q60)、94.2微米(Q50L)、98.6微米(QX50)、141微米(Q70L)、112微米(QX60),5个数据的跨度其实不算小,也不算大,英菲尼迪的整体漆面工艺还算将就。
而阿尔法·罗密欧的漆面工艺则可以被定义为糟糕——毕竟展台上还有另外一款四叶草的Giulia,其漆面厚度为174微米,Stelvio与之差了不止一星半点——这样的漆面差距,其实可以体现出一个车企的整体工艺标准管控水平。
相对而言,尽管宝马的车漆不是最厚的,但是可以看到其4款展车的车漆厚度极为接近,这样的车漆喷涂精度可不是阿尔法·罗密欧可以比拟的。一句话,车漆好坏不能单单看漆膜的厚度。
对于这样的结果,各位有怎样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