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马轿车
宝马X家族
宝马M家族
宝马i家族
Z系列跑车
其它车型
ALPINA

在追求个性的年代,改装汽车成为年轻人彰显个性的直观手段,而汽车轮毂作为传递汽车美学和情感的重要工具,成了车主最常见的改装部件。

一般而言,为了让汽车变得更拉风、更有运动感,最容易的办法就是换一个大轮毂。看看车展上让人眼花缭乱的概念车,他们无一例外都是大轮毂;而车企也是这么定价的,在车型参数表里面,大轮毂往往出现在高端车型或者顶配车型,配置越低的车型轮毂也会相应的缩小。

那么,汽车轮毂为什么以大为美呢?

轮毂的美学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国产车的设计都让人觉得难看、不高级,其中的原因之一就是轮毂太小了。为了节省成本,有些车型搭配不符合车身比例的小尺寸轮毂,车身高度甚至大于三个轮毂的大小,容易给人一种廉价的感觉。

汽车设计流行这样一句话:一低遮百丑。的确,低矮的车身不仅能带来更好的操控,同时能有更高的视觉逼格,抛开那些“贴地飞行”的超跑外,即使是家用买菜车,只要稍微将车身降低一点,整个气场就会立竿见影,相比原来会显得更加协调和耐看。

对于同一款车型而言,预留给车轮的空间是相同的,考虑到发动机的扭矩和变速箱的匹配、还有时速表的标定及底盘通过性等因素,同一款车型的车轮直径其实在出厂时就已经设定好了,所以轮毂大了就意味着轮胎就要相应变窄一些。在视觉上,大轮毂能缩小轮毂与车身的间隙,因此能营造出一种车身高度降低的错觉。

此外,对于性能车而言,轮毂必须足够大才能容得下更大尺寸的制动系统,包括制动盘、卡钳等,还有减小轮胎的扁平率来实现更好的操控,因此在潜意识中就行程了大尺寸轮毂等同于性能的审美优势。

当然,凡事都有个度,轮毂太小丑,而轮毂大到脱离正常车轮的比例,就像从肚脐下面开始长腿,相信也没人会喜欢。前奥迪设计师瓦尔特·德·席尔瓦认为,在汽车设计中,这个“度”就是指轮毂高度达到车身最高高度的一半,就是最动感和优雅的黄金比例。

当他设计的A5一经面世,就引起业界很大的反响,从侧面看,A5的车顶高度正好是轮毂的两倍,视觉上形成一种拉伸而又充满力量感的平衡,简单形容就是两个字:优雅。随后,这条黄金比例也被直接运用到后来很多的汽车设计当中。

一味求大会引起反作用

除了在视觉上会形成差异,轮毂尺寸也会直接影响实际行驶性能。正如上面提到,同一款车的车轮直径在出厂时就设定好的,大尺寸的轮毂势必搭配胎壁更薄、扁平比更小的轮胎。

而看着赛场上飞奔的车子,你就会明白大轮毂搭配薄胎能使操控更加敏捷,这是因为薄胎在转向等行驶状态下变形更小,更有利于确保车轮的指向精准性,而且轮胎对地面的反馈会更加灵敏,有助于增强车辆的运动性能。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大轮毂都能提升性能,其中一个重要的制约因素就是轮毂重量。不管是铝合金还是钢,越大越宽的轮毂重量通常就会越大,即使薄胎也无法平衡这一重量。这会导致簧下质量增加,转动它时需要更大的动力,同一款车搭配不同尺寸的轮毂,大尺寸轮毂通常提速会更慢。

而车轮(包括轮毂和轮胎)每增加一公斤,相当于车重增加四公斤重量,因此重量大的轮毂还会增加刹车负载,使得制动距离变长。所以想要提高车辆性能,一味追求大轮毂反而会起到反效果,轻量化显然比一味加大更加有用。

舒适性方面也会大打折扣。轮胎除了提供抓地力外,还具有一定的吸震作用。轮胎变薄后,这种虑震效果也会减少,路面一些微小高频的震动都会频繁传递到车内,降低舒适性。而薄轮胎由于要兼顾一定的使用寿命,因此质地会非常硬,除了会影响舒适性,产生的路噪也会非常大。

此外,大轮毂薄胎还会带来安全方面的隐患,就是容易爆胎。因为胎壁薄的缘故,低扁平比的轮胎对抗外界冲击力更弱,比如在高速行驶过路面的凸起部分,或者以较高速度冲上马路牙子,这种冲击力很容易导致轮毂变形以及轮胎爆胎,而小尺寸轮毂搭配大胎壁的车轮则可能完全无感。

小结

由此可见,不管是走性能路线还是走外观路线,车轮轮毂都不是越大越好。对于一般的家庭车型以及一般的驾驶者,轮毂差1~2寸所体现出的操控、舒适性变化并不明显,所以一般车型轮毂变化带给车型更多的是视觉观感的变化。喜欢改装的朋友,如果盲目追求大轮毂的视觉冲击力,一旦超出了汽车本身的承受能力,事情就变得不美妙了。

相关推荐

扫描二维码下载蓝天白云社

支持 iOS 和 Android

扫一扫

在手机上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