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占领头条最多的莫过于自动驾驶。据统计,上年自动驾驶项目获得超14亿美元投资,是2016年两倍还多,拿到加州自动驾驶测试许可的企业数量也猛增至40多家。此外,不少企业陆续开始小范围推出自动驾驶服务。
自动驾驶无论是技术的突破还是政策法规的出台,无论是传统车企还是供应商重量级产品的发布,都给业界带来足够的刺激和惊喜。在各种激动人心又令人眼花缭乱的大事件中,我们仿佛觉得自动驾驶时代快要到了!但事实是,2018年我们将会看到自动驾驶更加保守的一面。
过于美好的期待
近日,一则关于沃尔沃推迟并缩减自动驾驶测试项目的消息引起不少关注。一直十分重视自动驾驶的沃尔沃,早在2014年春天便开启其自动驾驶汽车计划——Drive Me。按照计划,到2017年沃尔沃将推出100辆自动驾驶汽车,为瑞典哥德堡群众服务。这些汽车以30km/h的速度穿行,可实现全天候自动驾驶服务。
如今四年过去了,沃尔沃最终爽约,将自动驾驶落地计划往后推四年,即2021年启动。此外,沃尔沃还将缩减车辆的规模,由原来投放100辆车进行测试,改为项目参与人数100人。取而代之,他们将率先测试半自动驾驶功能,购买沃尔沃的用户可以提前体验,这和特斯拉、凯迪拉克是一个套路。
沃尔沃之所以延迟和缩减该项目的规模,主要是处于安全和技术的考虑。虽然传统传感器硬件有了很大的发展,但仍没有一套确切的解决方案。随之而来的还有大规模生产的成本问题,如果将自动驾驶功能集成到车上,售价需要增加10000美元以上。先不说有多少人愿意为如此昂贵的自动驾驶买单,据美国独立性民调机构统计,超过一半的受访者对自动驾驶汽车并不信任。
无独有偶,2012年谷歌表示将在5年内实现自动驾驶,事实证明是过于自信了。此外,福特2017年初以十亿美元收购自动驾驶初创公司Argo.AI,以此高调发展自动驾驶,结果其CEO因过激的技术步伐被董事会弹劾下台,并推迟原定2021年推出L4自动驾驶的计划。
大家对于自动驾驶有些过于美好的期待,主要是对于自动驾驶的认知处于单纯和无知的阶段,大大小小的公司都在争相确保自己的技术能在未来的汽车中占优势。接下来有可能引来希望幻灭的低谷期,也是技术发展最艰难的时期。
仍是美丽的泡沫
技术的发展往往遵循一个可预测的模式,即萌芽、炒作、幻灭,接着才是技术成熟的稳步爬升,最后达到应用高峰。这可以总结为技术成熟曲线,也叫做技术炒作周期,指新技术、新概念在媒体上曝光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把技术按照成熟度和期望值分类,越往左技术越新潮,越处于概念阶段;越往右技术越成熟,商业化应用程度越高。纵坐标则表示人们对于新技术随着认识的深入,预期不断升温,在资金的热捧和媒体炒作下达到顶峰;随着技术瓶颈或其他原因,预期逐渐冷却至低点,但随着技术的成熟,期望值又会重新上升。
就像所有高科技都会经历一个技术炒作周期,自动驾驶技术才刚刚起步,虽然目前备受关注和宠爱,但从技术成熟度曲线来看,这不过是攀登重大技术变革中期望膨胀期峰值。期望越大,就越显得对自动驾驶的认知过于简单和无知。
之后是不可避免的下行趋势,事情开始失败,开始降低预期,也拿不出以为那么多资金投入。你会看到越来越多的整合,汽车制造商或者大型科技公司吞并小型创业公司,以获取人才和技术,这在硅谷是每天上演的故事。譬如2017年年初英特尔以150亿美元收购MobileEye,成为年度最大宗收购案例,还有通用对优步进行大量投资,Waymo与Lyft合作等。
从目前的迹象来看,自动驾驶的艰难时期已经到来。首先是技术层面,自动驾驶汽车并非把传感器和软件捆绑在车上那么简单。一辆自动驾驶汽车至少需要三类传感器来感知环境:激光雷达、摄像头采集图像,雷达检测障碍物运动速度。此后,将收集到的数据信息反馈到车辆的“大脑”,判断和预估有用的信息,并采以相应的行动。
这里面就已经对目前的AI技术提出了挑战。此外,自动驾驶汽车还需要理解人类以及社会习惯。上年在公路上测试的自动驾驶汽车没少见事故,虽然经调查显示,这些事故都是路上一些“鲁莽”司机的错,测试车是无辜的受害者,但它应该对当时的情况作出临时反应,简单而言就是人类司机的“防卫性驾驶”技巧。
对于自动驾驶车辆而言,大量的里程数据是最重要的指标。但目前暂时没有企业从自动驾驶中获得盈利,由于技术还不稳定,高昂的研发费用也让不少消费者望而却步,因而自动驾驶最先落地是以出租服务的形式。竞争对手合作成了自动驾驶的一大趋势。通过资源共享的方式来节约成本,为的是推动真正的自动驾驶落地,有的企业则瞄准特定群体来寻找机会。
小结
2018年,预计会有更多的自动驾驶新闻从奔驰、通用、英特尔等科技和汽车公司传出,经历了上一年的爆发期,如今从当初疯狂的技术追逐,变成了冷静规划,不少企业不得不开始兑现他们的承诺。这个建立在轮子上的自动化技术,将会走向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