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马轿车
宝马X家族
宝马M家族
宝马i家族
Z系列跑车
其它车型
ALPINA

【写在前面】

大家中学都学过摩擦力计算公式(F=μN),摩擦力只与正压力成正比,所以好多理性车迷就对“宽胎抓地力更好”持怀疑态度。小编归纳了一下,只为更多的车迷可以避开这些“加宽误区”。老规矩,瓜子饮料准备好,开讲了。

坑1:花纹选择不当,造成然并卵。

刚聊过指纹的例子,轮胎花纹好比指纹,有效接触面积其实是需要扣除轮胎纹路的。如果胎面加宽了10%,结果偏偏这款宽胎多设计了一条纵向沟槽,或者某些次要花纹的沟槽过宽,牺牲了10%的接触面积,那么有效接触面积将没啥变化,加宽后一定无实质改善,抓地力提升依然失败。

图:B胎虽宽,但是花纹影响了实际接地面积

大家见过没有花纹的F1赛车轮胎吧?那就是把接触面积用到极致的实例,换取最好的抓地力。(前提是干燥路面哈,这个时候加宽就不是徒劳了)

当然,考虑到雨天排水、噪音等原因,轮胎花纹必不可少,就看怎么去和干燥抓地力平衡了,这对轮胎开发者的确是一个不小的考验,选择困难者、纠结癖,从事这个行业会很煎熬的。

回想上集说的“有指纹反而更滑”的结论,为什么人还需要指纹呢?道理和轮胎花纹惊人的一致。有了指纹,汗液和外界水份才容易被挤到指纹沟壑里,保证肉皮可以真实接触到物体,虽然牺牲了干燥情况下的一点点附着力,但换来了潮湿条件下好得多的附着力,指纹的存在让手指拿物变得更加“全天候”。看来上帝造人时,在细节上也是经过了很多周全的考虑哦。

坑2:轮胎过硬,造成然并卵。

轮胎宽度越大,通常扁平比也越低,轮胎的缓冲距离也越短。为了不容易伤到轮毂,可能会把轮胎做得硬一些。但是轮胎更硬,会导致接触面的纵向尺寸减小,总接触面积没增加,甚至比原来还小,抓地力提升失败。

图:轮胎接地长度L

还有一种不多见的情况,原来是“非防爆”胎,后来换成了加宽的防爆胎,防爆胎侧壁天生就巨硬,在这种case里,尤其要注意是不是有效接地面积变少了。

题外话:从安全考虑,我还是防爆胎的强烈拥护者,哪怕你的车子有备胎。只要你体验过烈日下路边换胎的话,就会考虑我的建议了。

坑3:胎压过高,造成然并卵。

加宽了轮胎,又不是原厂规格,你上哪里去查该打多少气压啊?要么是轮胎店老板说了算,要么还按原车胎压打?

你有没有发现,原厂的胎压标签上,具体胎压也和所配备的轮胎规格有关系啊!所以,加宽了轮胎,一定是要调整胎压的。

图:宝马7系的胎压标签,有没有看晕?

宽胎需要填充多少压力,和轮胎的什么参数有关,这个又够诺诺写好几千字了,这里暂不挖坑。总之,这些胎压值,都是原厂工程师通过轮上特性和操控稳定性试验标定出来的,你如果更高了轮胎的规格,那么就一定需要调整胎压。如果本来该减少充气压力的,却继续按原来的胎压充气,同样会造成接触面积减少,抓地力提升失败或低于预期。

上图是两款不同尺寸的轮胎,在同一气压下的接地面。车主将205mm胎宽升级为245mm胎宽,本想增加20%左右的抓地面积,但是明显宽胎的接地面长度变短了,改装后抓地面积实际增加微乎其微。

上面这种升级,某种程度上还不如下面这种一毛钱不花的方法呢!

在特殊情况下,为了增加抓地力,采取人为降低胎压的做法,这也是通过增加实际接触面积来实现的,一个道理。

图:不同胎压的真实接地面积

图:雪地行驶,有必要把胎压降到极低

坑4:定位参数偏差,造成然并卵。

改装宽胎的人,往往都上了大尺寸轮圈,也往往抵制不住降低悬挂的诱惑,否则车子怎么看怎么别扭。

这一改装在国内,基本都是换根避震和弹簧的事儿(甚至大错特错,只换弹簧),大家普遍忽略了定位参数的同步调整,造成车轮过度内倒(外倾角过小)。这种情况下,轮胎的有效接触面积也会减少,造成极限抓地力下降。

因此,原厂调校时,都会尽量让轮胎垂直于地面,充分利用抓地力。(下面是一个比较夸张的案例,但趋势是一样的,此车的侧向极限多半输给改装前。)

图:车轮内倒的改装案例

我仔细翻看过我们上海店里四轮定位仪的参数库,以宝马3系为例,里面就带有运动悬挂的定位数据,这是和普通底盘高度不一样的参数。因此强烈建议降低悬挂的车友,放弃原车定位参数,重调四轮定位,充分发挥改装后的驾控潜力,至少别让它恶化太多。

图:为了精确调整定位,技师为车辆配重

误区5:橡胶材质老化,造成然并卵。

宽胎更贵,因为用料更多,更重。很多人为了省钱,会选择“高性价比”宽胎,这种低价宽胎的橡胶,通常也是很廉价的,材质比较硬,或在使用一段时间后,显著硬化。

橡胶表面一旦变硬,那么在同样的正压力下,形变会更小,尤其是微观接触面积会明显变小,抓地力就这么悄悄地掉下去了。这也是为什么越软的胎,往往抓地力越好的原因。

图:橡胶硬化后的轮胎

轮胎的老化,并不是完全看年份的,这跟它接触氧气、风吹日晒的程度密切相关。老化后的轮胎,橡胶表面会出现密集的裂纹,看到上图这样的轮胎,基本就该扔了。当然,你也可以从噪音上识别,干燥路面的胎噪显著升高也是橡胶老化的信号,这就是为什么常常会感觉“换了新胎,世界一下子安静了”的原因。

【写在后面】

一定还有别的误区,核心原则就是“实际接触面积减少了”,造成加宽破功。所以,改善抓地力的核心并不是看胎有多宽,而是看轮胎上到底有多少橡皮能碰到路面。改装一向以误区众多,地雷密布出名,不想掉进坑里,就得“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

前轮由于肩负转向功能,加宽空间有限,太宽会蹭到轮罩内衬;后轮为驱动轮的话,加宽潜力更大,爱车提升加速能力的空间也更大。

由于橡胶复杂的特性,给轮胎涂上了神秘的色彩,其中蕴含的奥秘,不胜枚举,妙趣横生。而民间对轮胎改装的认知,仅停留于“半径不变算法”,即一套根据轮胎型号验算是否改变了原车轮胎半径的公式而已。

当然,轮胎这个话题,也是错误认识的重灾区,真正好的东西,却并不广为人知。比如,不少宝马装配的马牌防爆胎,一条要1000+大洋,而400多元就能买到同规格的国产品牌防爆胎,你敢不敢用?如果不敢,那你想过为什么不敢么?国外品牌到底是什么优点吸引你多花好几倍的RMB?有没有理性的分析过,实践过?

相关推荐

扫描二维码下载蓝天白云社

支持 iOS 和 Android

扫一扫

在手机上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