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马轿车
宝马X家族
宝马M家族
宝马i家族
Z系列跑车
其它车型
ALPINA

中国汽车销售新规——《汽车销售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将于7月1日正式实施。其中,《办法》最大亮点无疑是单一4S店模式的“终结”。这意味着,今后消费者可以在除4S店之外,更多地方买卖汽车,选择更多。


同时,《办法》透露出明显的“解绑”信号。《办法》实施后,主机厂对经销商的绝对强势将不复存在,经销商将拥有更多的自主权。不再被“压榨”的经销商,有望提供更优质的服务给消费者,而不是在消费者身上找回被“压榨”的利润。

总体来看,《办法》的种种改变,对消费者和经销商是利好的。不过,消费者和经销商也别对此抱太高期望。对于宝骏店里买宝马?经销商彻底摆脱主机厂的控制?恐怕《办法》还没那么大作用。


在前不久举办的2017中国汽车流通协会经销商百强排行榜发布会上,汽车K线咨询了多位流通协会专家,他们均表示,《办法》的改变是好的,但短时间内,汽车经销商模式恐怕很难改变。

对此,汽车K线将针对《办法》中比较重要的条款,进行详细解读。

打破汽车销售品牌单一授权:难有根本变化

打破汽车销售品牌授权单一体制的条款,被认为是《办法》中最大的改变,是对主机厂与经销商最大的“解绑”手段。一时间,关于汽车超市、汽车卖场、汽车电商、“宝骏店里买宝马”的预测,大量涌现。

按《办法》中的条款来看,这些设想确实都有可能实现,但从行业专家的角度来看,这些设想即便实现,短时间内也不会是主流形式,可能只是现行经销商模式的补充。


有专家认为,现行汽车品牌授权模式,不仅是政策导向的结果,也是符合市场运行规律的结果。从消费者的角度来说,消费者虽然可以有更多选择,但他们更愿意到品牌授权的4S店去消费,因为这样的店,会让消费者觉得“更有保障”。

事实上,2014年国家工商总局就取消了汽车品牌授权经销商备案。换言之,从2014年起,汽车销售品牌单一授权制就已经被打破了。但直到《办法》定稿,汽车销售模式并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这也表明市场对汽车品牌授权模式的认可。


值得注意的是,经销商对这一条款的反应,也远不像有些媒体报道的那样“欢欣鼓舞”。有经销商向汽车K线透露,取消品牌单一授权,固然能够给予经销商更大的经营自主权。但卖车门槛降低,也会带来更多竞争,甚至会导致无序竞争,经销商压力可能会更大。

经销商不得制定霸王条款:惩处力度小,强制性差

除了单一4S店模式的终结,《办法》中关于销售行为的规范,可以说是与消费者最直接相关的。经销商不得加价卖车、不得搭售保险、不得限制消费者户籍所在地、需标明所售配件来源、需随车交付车辆合格证等规定,颇为引人关注。

毫无疑问,这些都是消费者目前购车“痛点”。《办法》的实施如能解决这些问题,消费者自然是支持和期待的。不过,《办法》虽好,但实施起来恐怕没那么容易。


首先,《汽车销售管理办法》由商务部颁布并实施,当然商务部也负责监管。但从属性上来看,《办法》只能算是部门规章,并不是政策或者法规,因此强制性并不强。这一点,从《办法》里的相关惩处措施,也能体现出来。

《办法》规定,对违反本办法相关条款的汽车供应商和经销商,由县级以上商务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并可给予警告或1万-3万元罚款。这样的罚款额度,对于主机厂和经销商来说,实在不值得一提。因此,可以预见其约束力恐怕不会太强。

即便经销商确实在意《办法》的惩处措施,《办法》目前相关细则的缺失,也能让经销商轻易找到办法,规避风险。

主机厂不得对经销商“压库”:经销商不敢反抗

除了取消品牌单一授权,保护消费者权益,《办法》中还有很多“解绑”主机厂和经销商的详细规定。

例如:主机厂不得向经销商“压库”、不得限制本企业汽车产品经销商之间的转售、不得要求经销商承担宣传费用、不得限定不合理的经营场地面积等规定,对经销商来说无疑是“松绑”。


这些规定使经销商能够摆脱主机厂的“压榨”,从而获得更大的经营自主权,减轻经营压力,获取更多经营利润。

但在专家来看,这些规定短时间内仍难以改变中国汽车市场,主机厂和经销商不平等的地位,主机厂仍然握有主动权。


有专家提示,经销商如果“反抗”主机厂的管控,主机厂或将在品牌授权、商务政策等方面“惩罚”经销商。

最终,经销商可能仍不得不妥协,接受主机厂制定的各项政策。

整体来看,《办法》要想切实实施仍存在很多障碍。随着《办法》的实施,相关细则也会陆续出台。届时,汽车市场有望迎来更加健康有序、竞争充分的市场氛围。

相关推荐

扫描二维码下载蓝天白云社

支持 iOS 和 Android

扫一扫

在手机上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