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马轿车
宝马X家族
宝马M家族
宝马i家族
Z系列跑车
其它车型
ALPINA

精彩提前今天520,请允许我讲述一个跟备胎有关的故事~

顾家栋

△阿杜《他一定很爱你》MV截图

《他一定很爱你》是新加坡歌手阿杜曾经爆红的成名作品,而其中让人印象尤深的歌词莫过于“我应该在车底,不应该在车里,看见你们有多甜蜜......”这句话。曾经涉世未深的小编一直对这句句歌词不是很理解,为什么阿杜要待在车底而不是车里?认真脑补过这个画面之后,更加感到好奇。

直到多年以后,我见到下面这张图,才懂得作词者的用心良苦~

△藏匿于车底的备胎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520,信息时代下的被消费和欲望催生的“情人节”,确实有很多有情人在这天终成眷属,当然也有很多人和我当初一样,在这天,读懂了这句歌词真正的意义...所以,你有故事我有酒,我们来聊聊去备胎的前世今生~

当然我们要聊的是车辆上所携带的正经备胎!并不是...嗯...你懂的...

备胎,顾名思义就是汽车的备用轮胎,主要作用就是为了防止汽车因轮胎损坏而抛锚。由实际使用需求而生,备胎的最初概念在汽车工业发展初期就已经存在。

当时汽车还是一件新兴事物,与其配套的道路却还停留在马车时代,路面状况较差并且还时常出现从马蹄铁遗漏下来的铁钉。汽车的充气轮胎经常会出现爆胎的状况,于是乎当时的车企就为车辆配置了多条备用轮胎,用于随时更换。

最初的备胎

世界上第一条车用备胎在1904年由Walter和Tom Davies发明制造,并进行了批量生产。而第一辆标配备胎出厂的汽车是Thomas B. Jeffery工厂生产的Ramblers(漫步者),这辆当时售价2250刀的5座轿车的广告卖点就是:再加74美元就可以额外获得一个带轮辋且充好气的备胎,可在轮胎损坏时直接更换,而这就是汽车备胎的由来。

虽然需要额外付费,但是将备胎作为卖点的Ramblers却获得了非常不错的销量,这无疑也引来了其它厂商的效仿,于是乎备胎这个配置得以广泛应用,成了大众购车的默认标准。而且当时的备胎基本上都是全尺寸的。

非全尺寸备胎的由来

至于开始使用非全尺寸的备胎就是80年代后期的事情了,关于为什么要用非全尺寸备胎,不用猜也知道是为了降低汽车出厂时的成本,而第一条非尺寸备胎是由P. Fletcher为德国大众研发车型时诞生的。

这种备胎相比正常的汽车轮胎更小,所以成本上要便宜很多,当然它们也就不能像全尺寸备胎那样能用作正常的公路行驶,只能用于应急。但是话说回来,“省钱才是王道!”~于是乎,车辆出厂时装备非尺寸备胎的情况变的愈发常见。

关于备胎的安置

在备胎刚成为汽车标配的20世纪初期,由于当时的汽车还大都采用着马车车厢设计,所以备胎大都被安置在车架的两侧,不过之后随着汽车造型的改变,这种安置方式也逐渐发生了改变。

我们印象中很多经典的老爷车也是采用了这样的备胎设计,从这种安置方式过渡到其它安置方式也经历了相当长的时间。

还有一类比较非主流的做法是将备胎安置在车头位置,引擎盖上或引擎盖下,显然这两种方式都是欠考虑的。

置于引擎盖上,不但会驾驶员的视线收到干扰,从发动机舱传来的阵阵高温也会加速备胎橡胶结构的老化;而置于引擎舱内,虽然不影响视线,但是高温问题变的更加突出,相较于隐藏在引擎舱内省出的空间,个人认为没有什么必要。

而我们目前家用车最常见的安置备胎的地方就是尾箱地板下和底盘位置。这两种安置方法的最大优点就是不外露,整体的美观度比较号。但是缺点呢,就是要占用尾箱(底盘)空间,不过这也是没有办法的。

还有就是SUV车型特有的备胎安置于后尾门的方式,不少厂商还出于美观和防止橡胶老化得考虑为备胎配备了轮胎罩,不过这种安置方式的缺点就是外露的备胎容易被盗。

不过随着汽车技术的不断更新,随着防爆轮胎以及更便利的快速补胎工具的推出,备胎已经开始逐渐从一些城市车辆的标准配置名单中被摘除。

更何况现在汽车都强调轻量化和低碳排放,背上备胎这个承重的“包袱”显然与发展背道而驰,如果经常没有跑长途和越野的需要,卸下备胎的利大于弊。

由此可见,汽车的备胎可能即将成为消失的配置,成为我们的记忆。不过,人类感情故事中的“备胎”将永存,以后当我们的子孙后代们再聊起“备胎”这个词汇时,能联想到的可能只剩下一个不怎么甜蜜的爱情故事了...

相关推荐

扫描二维码下载蓝天白云社

支持 iOS 和 Android

扫一扫

在手机上浏览